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一号文件,全面系统部署三农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行粮食生产责任制,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良种化、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主体、原则、内容、程序和结果运用等事项。从2016年开始,国务院对各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加强耕地保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安排,到2020年,建成了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2020年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1年国家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综合施策,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等工程措施和保护性耕作、有机肥还田等农艺措施实施黑土耕地保护。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截至目前,共划定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损毁的耕地、废弃旧宅基地、能够复垦为耕地的优先复垦。
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完成10.58亿亩“两区”划定任务。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启动首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实施以来,“菜篮子”保供稳价的地方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特别是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更有保障,流通更高效,质量安全建设更有力,管理机制更健全。
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提高设施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渔民民生,提高海洋渔业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全面加快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2013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印发《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发挥企业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和财政部加大工作力度,以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先后发布《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2019-2022年)》,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长期稳定支持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南繁基地先后育成的新品种占全国新品种数70%以上。目前,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让为一体,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努力构建与农业生产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我国已建成以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为核心,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为支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超过52万份。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基础性、行业性、区域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通过机制创新推动解决资源分散、科技与产业脱节的难题。
布局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区域性主导产业,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融合,打造一批“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到2020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85%和90%。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各领域广泛应用,促进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
建设益农信息社,为农民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四类服务。截至2020年底,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国80%行政村。
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技能,让手机成为农民生产“新农具”、生活“新帮手”,累计培训超过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