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189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初即开始,江淮地区最晚, 6 月中下旬才开始入梅,结束时间也依次后推,
持续基本都是一个月. “ 发尽桃花水,必定旱黄梅”是依照芒种降水,推测
梅雨丰枯.根据气象数据统计,这种推测在南京、上海等地还是灵验的,类
似说法还有 “ 春水铺,夏水枯,桃花落在泥浆里,麦子打在蓬尘里”.从气
象学上讲,梅雨是冷、暖气团相持的产物,在梅雨初期,冷气团占上风,于
是天气湿凉,被称为 “ 黄梅寒”或者 “ 冷水黄梅”.有谚语说 “ 吃了端午粽,
还要冻三冻”,在一定程度上与 “ 黄梅寒”有关.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福建地区人们认为如果芒种节气在四月且下雨,五月就会阴雨连绵,无
干土之日,到了六月则连日干旱,火伞当空,天气炎热,田埔如火烧,农作
物会被阳光晒死.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观察中总结出的规律. “ 埔”是指河
边的沙洲,多见于广东、香港、福建、台湾等地.
通过芒种是否下雨来预测日后天气或农业收成的谚语还有很多.比如
“ 芒种日下雨,不是干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意思是,如果芒种这天下
雨,不是干旱就是雨涝, “ 犁扣”指耕地的木犁, “ 烂断犁扣”意为雨涝,
“ 干死泥鳅”意为干旱; “ 芒种遇雨,年丰物美”,芒种时节南方早稻正在孕
穗,一季晚稻正在栽植,田里需要足够的雨水,地里的旱作物也要吸收大量
的水分,这时如果下雨,农作物就会长得好,取得丰收; “ 芒种不见雨,伏
里无干土”,意思是芒种时节前后特别是芒种当天,如果天气晴朗,那么到
了三伏天的时候雨量就会比较充足,而农民朋友们也基本上可以实现该年度
的大丰收.这是长期以来先辈们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也是对农业生产效益
的期望与憧憬.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广西地区民间认为,芒种节气这天最好不要是雷雨天气,否则影响农
忙;而在夏至节气期间最好不要刮北风,不然后面的天气就不好,会影响到
当年作物的收成.
“ 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
忙.”描写的是芒种前后老百姓的忙碌状态,所以老百姓希望芒种这天天公
作美,避免影响小麦抢收.小麦收获以后还要进行晾晒,这个时候需要大太
1 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