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博览>>农业文明>>二十四节气
-
河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还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在调研时看到和听到了许多非遗群众社团的情况介绍。例如,2014年底成立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其发起单位包括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群艺馆、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等一批专业水平高、专家队伍强、研究基础好的专业机构。我们相信,河南省非遗学会一定能够团结省内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卓越的成果,为包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更多贡献。此外,河南省的许多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学术专业社团,开展了大量的地方性文化遗产发掘、调查、研究和科普宣传工作。在这次调研中,给我们印象最深、最为感动的是登封市文化研究会。该会的常务副会长、市志办主任吕宏军和副会长常松木两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在登封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他们克服经费少、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坚持按期编辑出版《嵩山文化》、《大禹文化》、《天中风采》等多种报刊,宣传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科技和民俗知识。在这些报刊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章内容都占有较多的篇幅。
(二)根植于民间的保护传承活动
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和责任担当。他们不仅把产生于“天之中”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当作宝贵的精神遗产,当作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文化资源,而且将之视为提高城市软实力、塑造城市文明形象重要文化资本,把民族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推动力,将文化遗产转为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
登封市的同志们介绍说,他们历来都重视举办二十四节气书画展览,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很多届。特别是在2015年春节期间,由登封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河南锦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市书协、市美协、市民协、市老年书协、市文化馆、嵩山文化研究会和黄河书画院等单位参与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禹故里•二十四节气书画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达到了弘扬核心价值、宣传历史文化、活跃文化市场、塑造文化品牌的目的。在展出的360多幅精美书画作品中,由青年画家陈金平创作的《嵩山二十四节气图卷》最为引人注目,图卷长25米,图文并茂,通俗形象地展现了嵩山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各个节气的生产生活习俗。
此外,登封市还在举办迎春灯节,同时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二十四节气专题展,例如二十四节气刺绣展,既是展览的展示品,也是旅游市场的文化商品。在展览书画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小诗,那些农谚,使参观者在浏览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哪些节气、什么时间应该进行什么生产、举行哪些活动等等,这样就把节庆活动和二十四节气宣传结合起来了。另外,这些展览不仅接待群众前来参观,而且通过电视转播,报刊报道等形式,扩大宣传普及的效果。河南省各地宣传二十四节气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为让国内的游客群众来参观欣赏,也是对外宣传的好形式、好办法,当然也是将来联合国的非遗评审专家前来实地考察时的介绍展示项目,因此希望河南的同志们、登封的同志们继续把这些展示办好,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为国争光。
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内容列入当地的乡土知识教材是传承和普及的重要方式。在登封市,小学四年级的乡土知识教材里就编写了关于二十四节气专题内容,通过从小教育,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乡土情怀,增加青少年对我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更加自觉地为祖国奉献智慧和力量。我们看到,告成镇的一些小学、中学老师,都主动向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风俗,并且让学生们背颂一些相关的谚语。通过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接触到家乡的传统文化,并通过他们把祖国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为了传承好、宣传好二十四节气,登封的同志们表示,他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二十四节气申遗的重要意义,采用多种方式,让二十四节气的科普宣传能够进机关,进学校,进教材。他们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搞了一个“嵩山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登封的同志还介绍说,每年一到夏至节,各地的天文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很多人会聚集到登封告成镇来,利用这里保存千年的古观星台,进行日影的测量。特别是这几年开展二十四节气申遗以后,来观星台参观和观测的游客和天文爱好者越来越多起来。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申遗带动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三)组建高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
河南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文物大省和非遗项目大省。享有“文化资源多、专业人才多、研究成果多”的特殊优势。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领域,河南省也占有国内领先的地位。在这方面,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很强的研究队伍。在这次接待我们调研的专家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资深专家、郑州大学高天星教授,登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吕宏军和常松木先生,还有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告成观星台传统观测技术传承人曹书敏先生以及从事非遗管理和领导工作的专家型、学者型的各级干部。
河南的这支非遗保护、研究队伍,长期在研究工作的第一线、在广大农村基层开展发掘、调研和遗产抢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和娴熟的寻访搜集技巧,形成了大量的基础文史资料,汇集了大量的非遗项目的真实数据,为我国开展非遗项目申报、开展非遗项目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和便利。正如一位老专家所说,这支队伍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团队,是非常敬业、敬畏、执着的团队,是足以代表国家水平的团队。他们在二十四节气的研究领域,已经汇集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出版了超过千万字的相关专业论著,研究成果的水平广受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家在基层,智慧在民间”的写照。
(四)关于进一步做好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的建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问题。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核心要义只有两条:第一是要保护好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是要传承好这个文化遗产,使它世代相承,流播永远。但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冲击很大。正如登封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吕宏军先生在座谈会发言中所说,现在再用二十四节气去指导全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客观地说,目前,二十四节气民俗还在民间传承的,相对都比较少了,已经比二三十年前所看到的少了很多了。再往后,在农村恐怕会传承得更少。这是我们很担心的问题。我们设想,如果在一个村庄或一个地方,比如就在告成镇这个地方,安排它作为一个传承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试点,以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的试点。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实际上这个支持应该不会很多。这样,联合国将来什么时候来检查的时候,就让他们到这个试点地方看看,他们可能会惊奇地说:唉哟,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示范点,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真实的传承保护点。因此就是建议国家搞一个活态传承的二十四节气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