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敌人的封锁,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生产自救,通过鼓励农业合作、垦荒造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粮食供给。
土地革命摧毁了封建经济基础,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国民党严密封锁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号召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互助合作,解决生产和民生难题,为苏区政权进行革命动员提供有效途径。
1933年,为推动劳动互助社的健康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对根据地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原则、领导关系等作出具体政策规定。
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倡导下,各地普遍办起“耕田队”和“耕田大队”,实行劳动互助或帮助红军家属耕种。由有劳动力的红军家属组织起来的“模范耕田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群众耕田。
1931年夏收期间,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群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在耕田队的基础上创办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互助社。
农民以没收地主及富农多余的耕牛和农具为基础,共同集股买牛,组织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在农户之间调剂使用,解决了贫苦农民缺乏耕牛、农具的困难。
1933年春耕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颁布《关于组织犁牛站的办法》,并于4月发布《关于组织犁牛合作社的训令》,提出解决犁牛站资金不足的具体办法。
1934年3月27日,《红色中华》刊发《茅坪犁牛合作社的现在与将来》,介绍中央苏区犁牛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情况,指出其以瑞金、兴国等县为最好。
为解决农具问题,各地成立农具生产合作社。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关于创办粮食合作社的布告。
减租减息后,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积极帮助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互助,调剂和节省人力、畜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副业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1943年1月,《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把全部劳动力组织起来》,指出:生产是目前边区的中心任务。
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指出“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就是合作社”。
到1944年,陕甘宁边区组织起来的农民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5%。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对促进边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和中央政府的提倡,晋察冀边区的传统互助形式以“变工队”“拨工队”“突击队”为标志,从自发走向自觉。
1944年底,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上,边区政府发出“组织起来”“精耕细作”的号召,强调在巩固发展劳动互助的同时,大力组织恢复区、新解放区和游击区的互助合作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抗日根据地出现的物质和财政极度困难状况,中国共产党号召全体党政军民,自力更生,渡过难关。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迅速兴起。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使边区部队粮食、经费达到自给,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支持了抗战,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干部。
1939年2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军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窑洞附近开垦荒地种蔬菜。
1941年初,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经过359旅几年的艰苦奋斗,荒芜的南泥湾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2年4月,朱德、贺龙在八路军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陪同下视察南泥湾。
华北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2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
1939年至1944年,五年开垦荒地,使边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增长。
1943年3月1日,为鼓励当地农民和移民到边区开垦荒地,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规定谁垦谁有,免税三年,三年以后仍有困难者,继续减免并酌情减免义务劳动。
1945年11月7日,党中央发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指示。随后,各解放区普遍开展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加强对华北解放区农业生产的领导,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并在经济建设中,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大力推动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保障解放区粮食供给,恢复城市工业,支援解放战争。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针对劳动力缺乏问题,党中央号召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变工队”、互助组一类的合作组织。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48年9月26日,成立华北人民政府,设立农业部,负责组织华北解放区的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
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制订生产计划,指导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生产运动,采取治河防洪、兴修水利、增加面积、增施肥料、繁殖牲畜等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