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承办的“2025农业展望大会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发展专题”在北京举办。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何斌主持会议。
本专题以“小特产 大市场”为主线,围绕推动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处长喻迎春、亚果会创始人蔡剑菲等四位专家展开多维度解读。
柯炳生认为,政策赋能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带来新机遇,既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依托科技小院等新模式深化产学研融合实现“种得好”,也要通过电商直播、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实现“卖得好”。同时,要凝聚政府统筹与龙头企业引领合力,共同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韩一军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品牌发展伴随消费格局变革,消费关注点从数量转向质量与营养健康,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品牌农产品消费及溢价的核心载体,消费功能趋于多元化。
喻迎春表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通过联合多部门共建国家级服务中心,构建观测、预报预警与服务体系,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气候品质评价及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有效提升应对农业灾害能力。
蔡剑菲认为,中国水果消费呈现渠道多元化趋势,国产精品水果越发受消费者青睐,单品多规格、多价格带产品需求持续上升。种植端企业应强化品种创新、对接多元渠道、打造差异化品牌。
会议提出,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需坚持“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双导向,通过政策、科技、市场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从“地域特产”向“中国品牌”迈进。各领域专家的解读与建议,凝聚智慧、明晰路径,将促进政府、企业、科研等多方形成合力,助力特色农产品产业在生产提质、销售增效、产业链协同上实现新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大数据发展中心等有关单位,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有关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出席现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