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彩陶之纹

打印
字号:

      彩陶纹饰是先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观物取象”的创造,具有象形的特征,是经过一定的简化与抽象形成的装饰图案。彩陶纹饰不仅展示了先民的精神世界,也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万物有灵

      新石器时代,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神奇的力量和至高无上的灵性,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受其制约。人们对其敬拜与求告,并将自己所见的自然万物绘于彩陶之上,祈求保佑与恩赐。这些图案与纹饰在早期较为具象,后期逐渐演化为抽象的符号。

      (一)生命之光——太阳崇拜

      太阳将光与热散播大地,具有使万物复苏与生长的力量。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太阳与农牧业生产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这在彩陶的太阳纹饰中得以体现。


双钩太阳纹双肩耳罐

辛店文化

长13厘米,宽13厘米,高16厘米

      (二)生命之源——水崇拜

      新石器时期,先民们的居址多选择河边台地。临水而居,在趋利避害的同时,便于开展农耕、制陶等各种生产活动。在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产生了对水的自然崇拜,反映到彩陶纹饰上,体现为大量象征水流的水波纹与涡纹的出现。

      描绘河水奔腾涌动的纹饰,多见于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美轮美奂的水波纹、涡纹,把对水的表达推向极致,体现了先民们对黄河母亲的敬畏、崇拜、赞美与歌颂。


水波纹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长24厘米,宽24厘米,高26厘米


四圈涡纹双耳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长42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

      (三)生生不息——蛙崇拜

      远古时代,神蛙纹在彩陶上大量出现,体现出先民对蛙的崇拜。蛙类产卵量大,生殖力强,先民崇拜神蛙,祈求作物丰产,子嗣繁衍。神蛙纹也被部分学者称为神人纹,象征氏族中具有某种特殊身份的神巫。

      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中,神蛙纹是一种重要的纹样。半山类型的神蛙纹描绘较为具象,人面蛙身。马厂类型的神蛙纹逐渐抽象化,头部大多完全省略,四肢呈直角曲折,进而将代表身体的宽带省略,简化为肢节纹。



神蛙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长34厘米,宽30厘米,高35厘米

      二、耕织渔猎

      彩陶出自远古先民之手,他们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情感信仰都鲜明地表达在这些精美的彩陶图案上。彩陶图案包括与农业劳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生产工具等。这不仅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映射。

      (一)临渊而渔——捕捞与结网

      新石器时代,农业尚不发达,人们依水而居,结网捕鱼是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鱼类和贝类不但是重要的食物来源,鱼骨与贝壳也可加工为生产工具,如鱼骨针、蚌铲等。与渔业捕捞活动密切相关的鱼纹、贝壳纹、网纹等图案大量见于彩陶纹饰,其中网纹出现时间最长,几乎贯穿整个彩陶文明始终,且多与水波纹、涡纹等组合使用。


贝壳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长24厘米,宽22厘米,高21厘米

      (二)春华秋实——采集与种植

      新石器时代,采集是人们获取食物的途径之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食物中采集比例逐渐减小,种植比重日渐增大。制陶者将种子、叶片、花朵、果实等植物形象用艺术手法绘于彩陶之上,图案风格自然而富有想象,反映了人们祈求农业丰收的美好期望,也是对远古农业发展的一种记录。



葫芦网纹双耳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长34厘米,宽30厘米,高34厘米



叶纹网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长34厘米,宽30厘米,高26厘米

      (三)六畜兴旺——狩猎与畜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远古的狩猎经济逐渐过渡为畜牧经济。北方草原民族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农牧文明。以定居生活为基础的彩陶制作受其影响,工艺开始简化,纹饰变得疏朗简约,出现大量动物纹以及形似羊角的双钩纹。


双钩动物纹双耳罐

辛店文化

长30厘米,宽27厘米,高3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