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广州会展中心宜走“旗舰”路线,政府应以受惠产业的税收作补贴 “超一流”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闪亮登场,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除了计划承担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展出外,投资如此庞大的新会展中心今后将如何运营?在广东特别是华南地区,它又如何发挥“旗舰展馆”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会展业权威人士。 养护展馆费用惊人 按照计划,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广交会提供一个“新家”。但每年两届的广交会,综合展览及布展的时间不过才一个月左右,剩余的日子难道让它闲着?“当然不能!否则仅维持费就高得吓人。”外贸华南公司经理吴壮志说,目前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人民北路广交会展馆,每年的维持费用都在数千万元。而比它大两倍多的新会展中心,维持费用应该更高。 吴壮志说,一般说来,像这样大型的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运作后,一定要成立展馆销售机构和物业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指正常的场馆维修及水电管理等等,在目前条件下可以社会化运作。而展馆销售指的则是场地的出租。比如将于本月28日举办的“留交会”,对国际会展中心来说,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财源项目。 据介绍,在这方面,现有广交会场馆的销售已相当不错:每年有三四十个展览,近一半的时间都有展出,展期已非常紧凑。但即便如此,其出租场地费用一年不过两三千万元,正常维持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补给。 政府控股是国际主流 对国际展览中心的营运,有专家提出,即便是将来场地出租非常理想,依目前广交会场馆的经验,要正常维持可能仍嫌拮据。何况新的国际会展中心还有相当数量的贷款本息负担?“如此大的展馆,投资回报期起码在二三十年。”一位展览专业人士说,像这样大的工程,事实上也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一方面,它可能是一方政府的标志性工程,另一方面,从展会投入产出规律来看,其1∶8或1∶10的经济拉动作用,主要是对地方上的餐饮、旅游、酒店甚至其他经济产业而言。所以,政府应从新增产值的纳税中补充新展馆的运营。“以世界展览之都德国的例子来看,像法兰克福、科隆等一些著名展馆,政府都是控股股东”。 致胜之道:旗舰展馆 大型会展项目,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城市品牌,还可拉动整个区域的展览业。广州目前主要有一个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其他大型“来华展(指海外引进展)”则为数不多。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此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其中较主要的一条是展馆硬件的限制。广交会场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展馆群,面积近17万平方米。但由于它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预计只使用20年,现在已用了30年。除了服务于日常产品的展览外,现有馆内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大型展览的需求。比如廊柱过多、顶层不高等等,一些高级汽车展、大型机械展等,根本没有物理和视觉上的“腾挪空间”。 而新落成的会展中心在层高和钢梁横跨上都破了世界纪录。这些纪录短期内不会被深圳、东莞等其他城市的展馆所超过。显然,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今后的一个任务,是要加大推广类似“人无我有”的“巨无霸”特色,提升广东以至整个华南地区展览主题。 有展览专家干脆直接指出,随着中国入世后服务业的开放,国外大型主题展览已对内地展览市场跃跃欲试。目前京沪等地已加入引进战团,比如上海成功引进汉诺威汽车展等等。广州新会展中心就应该要瞄准引进类似的世界级大型会展项目,或者培养扶植本地的会展品牌,从而推动整个广州展览业的发展。正如每年的秋交会“拉动”了深圳高交会和东莞电博会一样。 整合珠三角 专家分析,中国的会展业已形成京、沪、粤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广东的会展业又以广州、深圳、东莞最发达。这三个城市有点像德国的科隆、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中心。这是因为,会展业的发达与否,取决于市场容量。珠三角工商业发达,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为会展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但现在的问题是,广、深、莞三地会展业低水平重复太多。比如家具展,今年3月就同时有六个展,太多太滥难以做出品牌。 北京贸促会副会长储祥银建议:根据三地的各自优势,如深圳的高科技优势、东莞的信息产品优势、广州的区域性以至全国性品牌辐射优势,各有侧重发展会展。 香港海岸国际展览公司董事长陈金钹则认为,像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完全可以以现在新国际会展中心为基地,由政府来扶植一家龙头展览企业,就像德国汉诺威培植了汉诺威展览公司一样,通过这样的绝对品牌展览的树立,来拉动广州以至珠三角会展业的发展。 两点小遗憾 遗憾一 公共交通不方便。公交线路只有262路和137路经过,而且没有会展中心站,最近的琶洲塔站离会展中心还有一段距离。估计到明年地铁二号线至琶洲观光段运营后,交通问题会有所改观。此外,会展中心“亲水公园”的游艇码头尚未开放,日后的“珠江夜游”船只可在此停靠。建议以后开通会展中心观光渡轮线路,方便市民从西堤、天字码头等乘渡轮到此一游。 遗憾二 对面珠江员村段尚未整饰,其景观与会展中心不太协调。市民期待二沙岛至会展中心的珠江两岸整饰能早日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