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桂林成华南会展新星

打印
字号:
2002.10.31


        记者到达“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采访时,恰逢有2万多人参加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正在此间举办。据桂林国际会展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第48届全国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博鳌亚洲旅游论坛等会展也将在这里举办,与会人员将达12万人。由此可见,新兴的会展产业正在成为桂林经济的新亮点。

  一次展会带起一个产业

  桂林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会展产业?还得从1994年在桂林举办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和全国汽车配件会议说起。当年的全国汽车配件会议给桂林带来12亿元经济效益,但这次会议居然是在封锁了两头出口而搭起简陋的竹篷作为展位的漓江路上完成的。这让市委、市政府不仅看到了桂林城市功能的不足,更前瞻性地看到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从城市的性质看,桂林作为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国际旅游城市,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客观上为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从区位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看,桂林处于华南和西南的过渡地带,交通便捷,有60多条国内外航线与世界各地相连,铁路、高速公路、现代通讯四通八达,80多家星级宾馆拥有近10万个客房床位,耗资超百亿元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并且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这些因素,为发展会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任桂林国家高新开发区工委副书记郑小孑兑指出,桂林是一个观光旅游城市,要拓展旅游的发展空间,必须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因而必须通过发展会展经济来推动。资料表明,来桂林观光旅游的境外游客逗留时间不足两天,而商务游客至少逗留5天。这些商务游客是高消费的群体,对桂林的经济发展有更大的拉动作用。1998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把会展经济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于是,投资10多亿元、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的国际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及甲天下广场开始规划。

  全市合力打造会展产业

  2001年11月,一个与桂林山水相协调、经济适用、简洁通透、轻盈飘逸、富有现代感、标志着桂林经济腾飞的“鲲鹏展翅”造型的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占地21万平方米,拥有16个会议厅和2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国际会展中心规模位居全国第九。此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铁通公司,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投入巨资,并引入新加坡万通资讯科技公司的会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信息平台,旨在使传统意义上的会展成为永不落幕的会展,使每一次会展在空间和导向上无限延伸。如今,会展中心已成为桂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象征。“平台”搭建起来了,如何唱好“会展经济歌”?现任桂林市长莫永清强调,桂林要通过自己的旅游品牌打造会展产业,从而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针对自身的城市定位、产业优势和市场的需求,在环保、旅游、高新技术等方面打造会展经济的品牌。如2001年的桂林国际环境博览会、旅游产品展、高新农业成果展等就吸引了6万多人参加,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对原有的会展行业进行全面的规范整顿,对各种会议或者展销活动进行分类分档次,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议或者活动安排专业的接待。据统计,投入运营近1年来,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接待了10多个高水准的会议及展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桂林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举办了许多高等级的专业会议,大批高素质人员和海内外商家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和新商机,从而给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