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常”料器
【简介】
        公元十九世纪末年,蒙古钮钴禄氏家族,因与满清联姻随请入关,居住在崇文门,后家道衰落。为了生存,学会了玻璃器物的制作。以果品为主,尤以葡萄见长。被称为“葡萄常”而名扬京城。因给皇室制作了一架玻璃葡萄,得到慈禧的赏识,曾赐匾“天仪常”。常家第二代传人精心制作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毛泽东主席在《加快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称制作玻璃葡萄的常姓人家五个女人为“葡萄常五处女”。同年,作家邓拓先生的文章《访葡萄常》收入到大学的课本里。
        葡萄常的制作原料是低温玻璃,是纯手工工艺,制作工序繁琐,工艺独到。所需工具只有镊子和剪子。具体制作过程则要经过蘸火吹制、调色、上色、涂蜡、上“霜”、攒活等11道工序,其中葡萄常几代相传的制作绝招是上色和上霜,上过霜的葡萄远观与刚从架上摘下的葡萄一样。
        由于有家规,葡萄常的制作“传女不传男,传内不传外”,如今这门绝技由常家第五代传人常弘、常燕继承下来。现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图片】